东南亚国别及地區动态:香港(002)
(2009/06/12—07/28)
目录:
內地/曾俊華對港人債市場充滿信心
內地/粵港框架協議草稿年內完成
內地/開拓中港一程多站旅遊路線
內地/粵港保護知識產權合作專責小組第八次會議
本港/郵輪碼頭土地平整工程招標
本港/機場規劃範圍擴172公頃 機場東北填海公程刊憲
本港/港擬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
本港/電影資料館再探費穆久佚名片《孔夫子》
******************************
曾俊華對港人債市場充滿信心
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7日在香港宣佈,從7月28日至8月14日起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這是國家開發銀行(簡稱國開行)2008年從政策性銀行改制為商業銀行後,首次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這批人民幣債券發售對象為機構和零售投資者,債券面額為人民幣一萬元,期限兩年,票面年利率為2.45%,每半年派息一次。零售部分及機構部分最低發行量為10億元人民幣。
此次發債的聯席牽頭行及入賬行為中銀香港和滙豐銀行,零售部分將通過中銀香港、交通銀行香港分行、東亞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亞洲)等16家銀行發售。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高堅在發行儀式上表示,此次發債,不僅是為籌集資金,也是落實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金融和債券市場發展的重大措施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國家在香港發展人民幣債券市場,為在內地以外採用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提供重要的參考經驗;並表示,對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
他說,繼續發展香港的人民幣債券業務,對於國家和香港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國家在香港發展人民幣債券市場,為在內地以外採用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提供重要的參考經驗,體現了國家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以兌換的金融發展方針。
他指出表示,發展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不僅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凸出了香港作為國家金融改革試驗場地的角色;同時令香港的人民幣業務更加多元化,有助加強香港處理人民幣作為金融交易支付單位的能力。
粵港框架協議草稿年內完成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7月21日表示:由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把珠三角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並把粵港澳合作明確定為國家整體發展策略的重要一環。
按照《規劃綱要》的方向,通過功能互補,錯位發展,香港與廣東省將可進一步推動彼此的經濟增長。珠三角合作不但可以提升和優化廣東省的產業結構,也可以為香港提供更多元化的發展空間。
《規劃綱要》為粵港合作提出新的形式與課題,綱要提出在兩地取得共識的前提下。可以共同規劃,這為一國兩制下的兩地合作關係,解除包袱,大大加強兩地在發展規劃上的互動和配合。 制訂《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作為落實《規劃綱要》的指導性文件,可以說是重中之重。
《框架協議》將會是兩地政府之間的正式協議,以深化合作、建立不同階段的夥伴關係為目標,並為爭取把有關內容寫進國家「十二‧五規劃」奠定基礎。我們預計可於年內完成《框架協議》的起草工作。
特區政府會積極配合,與廣東省共同推動兩地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下的合作,促進珠三角與香港的長遠發展。雖然粵港的商貿「大門」已通過《安排》打開,但實際合作上仍然存在一些「小門未開」的問題。
隨著《規劃綱要》的出台,廣東省委汪洋書記今年3月提出在珠三角地區建設「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3個經濟圈的戰略構想,通過推動3個經濟圈的建設,加快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的進程。在這構想中,香港應該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
廣東省和珠三角9市坐擁獨特的區域優勢,是區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3個經濟圈,為香港業界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出色的專業服務;加上先進的技術、豐富的管理經驗、市場經濟的觀念和作為資金的樞紐,都有助推動廣東省和珠三角企業走向世界。
(以上是行政長官曾蔭權7月21日在香港與珠三角九市落實《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交流會的致辭摘要)
開拓中港一程多站旅遊路線
7月8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表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早前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兩地加強服務貿易合作提供機遇,我們相信《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讓兩地推進服務業合作。
今年5月兩地簽署《安排》第6份補充協議,涵蓋20個服務領域,共29項服務貿易開放措施,其中涉及9項以廣東省為先行先試的開放措施。
新補充協議配合《綱要》中有關服務業領域深度合作的政策方向,有助支持香港在金融服務、物流、旅遊等領域的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物流、高增值服務中心的地位。
過去數年,《安排》為香港和內地經濟帶來效益。據初步評估,2004 - 2008年期間,《安排》服務貿易及「個人遊」計劃已為香港居民創造43,000多個職位;「個人遊」計劃下訪港旅客,也帶來累積超過580億元的額外消費。
《安排》也為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內地的業務,帶來累積約460億元的服務收益;並為內地創造約50,000個職位。這都印證了《安排》的實施,是項互利雙贏的安排。
香港的低稅率、資訊和資金的自由流通、貨幣自由兌換、完善的規管制度、穩健的政府和法治等,都提供了優良的營商環境。香港會繼續發揮這些優勢,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貢獻國家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和金融業的改革創新。
國家可更多利用香港作為發展國際金融業務的橋頭堡,例如近日開通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計劃,有助香港在配合國家相關政策的前提下,發展成為內地以外的人民幣結算中心,發揮香港作為人民幣在內地以外使用的試驗場地。
港珠澳大橋的建造工程,可望今年年底前展開,2015、2016年通車。改善珠三角西岸對外交通接駁,將可為粵港兩地的貨運及物流業,注入新動力。預計2018年用的蓮塘/香園圍新口岸,也有助促進香港與粵東、福建和江西等鄰近省份的貨物流通及經濟聯繫。
內地是香港最大的旅客來源市場,對香港旅遊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訪港旅客中,過半數是透過「個人遊」計劃來港。自去年下半年起,中央更公布及推行多項便利深圳居民赴香港旅遊的試點措施,為內地居民赴港旅遊帶來更大便利。
去年,內地旅客在港消費總額超過88億美元,佔整體旅客在港消費總額超過6成,有效促進旅遊、零售、餐飲、酒店、運輸等行業的發展。
《安排》補充協議6允許內地赴台遊旅行團,在行程中入境並停留香港,再加上今年4月宣布的容許內地旅行團乘坐以香港作為母港的郵輪,經香港赴台的措施,開通了港台「一程多站」旅遊路線。
我們期望這些措施既可豐富內地赴台旅行團的旅程,也為香港帶來更多旅客。我們會繼續加強與內地在旅遊領域方面的合作,透過進一步發揮兩地旅遊資源上的優勢互補,開拓更多「一程多站」旅遊路線,以及加強在聯合推廣、「誠信旅遊」和規管旅遊市場的合作,共同推動兩地旅遊業長遠健康的發展。
(以上是7月8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在第3屆中國(香港)國際服務貿易洽談會暨服務貿易發展論壇上的致辭摘要)
粵港保護知識產權合作專責小組第八次會議
粵港保護知識產權合作專責小組(專責小組)同意加強合作,進一步提高兩地公眾和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專責小組七月十六日在廣州舉行第八次會議,並作出上述決定。
雙方代表分別在會議上匯報兩地在知識產權合作的最新進展及總結過去一年已完成的項目,包括:
* 知識產權戰略宣講會;
* 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交流活動和創意產業企業交流活動;
* 「粵港知識產權與中小企業發展」研討會;以及
* 透過會展加深兩地企業對知識產權制度的認識。
粵港雙方亦與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共同編撰了《粵港澳知識產權簡明手冊》,為企業和公眾提供有關廣東省、香港和澳門的知識產權制度的信息。
專責小組二○○九至二○一○年度合作計劃包括:宣傳粵方在廣州和深圳舉辦的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的考前培訓課程;共同在香港舉辦「專利法修改及實施」研討會;繼續促進兩地創意產業企業利用和管理知識產權;以及加強兩地知識產權專業人士的業務交流。
「正版正貨承諾」計劃亦將推展至廣東省第三批試點城市,即佛山、中山和肇慶。此外,雙方將繼續在廣東省舉辦「粵港知識產權與中小企業發展」研討會,把服務範圍拓展至當地企業和廣東省的港資企業。
郵輪碼頭土地平整工程招標
土木工程拓展署7月17日刊憲,為啟德郵輪碼頭土地平整工程招標,8月28日中午12時截標。
招標工程範畔包括:建造長約1,100米的海堤、長約850米的停泊結構,和兩端長約150米的相關的堤岸轉換結構、沿碼頭泊位提供闊35米的碼頭前沿區,及疏浚海床工程。
工程計劃12月展開,目標是於2013年年中啟用首個泊位,供郵輪停泊;餘下工程2014年完成。
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委託偉信顧問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工程的設計,及監督工程的施工。
機場規劃範圍擴172公頃 機場東北填海公程刊憲
城市規劃委員會6月12日建議,修訂赤角分區計劃核准圖,把位於香港國際機場東北面水域及東岸的規劃範圍界線,擴大172.38公頃。
擴大的範圍,是用作闢設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大橋香港接線,與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南面出入口,並作為現有消防處海上救援設施的重置地點。這些土地劃為適當的地帶,並加入建築物高度限制。
地政總署宣布,擬於香港國際機場東北面水域的前濱及海床填海,闢拓約130公頃土地,並建造約4.1公里的永久海堤和約1.2公里的臨時海堤,為擬建的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提供土地。
工程2010年8月展開,約2015 - 16年完成。
港擬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7月14日表示,擬建中的香港地質公園,計劃今年下半年向國土資源部申報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擬納入地質公園的8個景區,分布在新界東北和西貢,在地質和地貌上十分凸出,在國際及區域上均十分獨特和具代表性。
橋咀洲毗鄰西貢市中心,有多種火山及火山沉積岩,包括流紋岩、火山角礫岩和二長岩,展示這裡1億多年前,曾位於西貢破火山口邊緣。
從橋咀洲往糧船灣,沿途布滿六角形岩柱,估計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是目前世上所知最大規模的柱狀岩群。世界其他地方的岩柱多由玄武岩組成,這裡則是酸性的火山岩,因而更為特別及罕有。
電影資料館再探費穆久佚名片《孔夫子》
香港電影資料館於香港國際電影節期間,上映費穆導演的久佚名片──《孔夫子》(1940)的修復初稿,門票旋即售罄,並得到各方的支持和迴響。資料館將舉行「孔夫子再探」,於八月至十月的第三個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在資料館電影院放映《孔夫子》,藉此在不同層面開拓更多對話,重新審視電影保育與文化承傳的關係。
為配合是次放映,資料館安排兩場座談會。影評人舒琪、黃愛玲和學者劉楚華教授,於八月十五日(星期六)下午四時三十分,在「孔夫子的美學意義」中,從美學的角度分析影片;而著名文化評論人梁文道則在九月十九日(星期六)下午四時三十分,主講「孔夫子的文化意義」。兩場座談會均於該片放映後在資料館電影院舉行,以粵語主講,免費入場。
《孔夫子》重現的意義,不止於其失而復得,也在於該片乃上海「孤島」時期以戲載道的影片;是當時中國電影工業中不惜工本的嚴謹製作;是中國電影史上舉足輕重的電影作者──費穆的其中一部重要作品。
《孔夫子》的重現及修復不但填補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空白,也進一步肯定了中國電影於四十年代的美學成就。從電影角度而言,《孔夫子》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但該片不止屬於電影,還可以從歷史、文化、藝術史、音樂等多個角度,以至其他學術層面引發更多的研論;又或從感性體會孔子屈己以存道,終落得悽愴悲涼的境地,以重塑孔子「人性」的一面。
電影修復一直是香港電影資料館重要的工作,《孔夫子》遺失多年,硝酸底片近年在香港尋回,這次令大半世紀前所拍的《孔夫子》再現香港,是電影資料館的工作成果之一。由於事隔多年,資料貧乏,修復工作舉步艱難。影片發現時部分聲本散失,主部分外尚有部分零碎底片。是次放映的版本保存了影片發現時的情況,另加映九分鐘尋回的零碎片段。電影資料館日後會繼續根據鑑證的結果和該片的文獻資料,把有關片段安插在影片原位上,恢復影片當年公映的面貌。影片為國語對白,並設中、英文字幕。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